关于制定2015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指导意见

  点击:[]

教字[2015]8号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进一步推进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学校全面落实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的必然要求。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对2015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教育发展大会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背景,以技术创新为主线,进一步推进我校以协同创新为引领,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社会、全程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使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以下用“企业”代称各类合作单位,可以是具体的某一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也可以是相关行业、产业部门或与专业联系密切的用人单位等),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定位准确,服务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互动,根据服务面向、办学层次、自身优势和未来需求,确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确定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等方面内容,使校内和企业培养方案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三)全程互动,注重实践。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性。压缩课内理论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建设,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搭建自主、开放的实践平台共享机制。

(四)彰显特色,资源共享。根据不同专业类别、办学历史、培养目标定位、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结合国家、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彰显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构建优势特色专业群,以特色学科为支撑,加强优势学科专业建设,做强特色学科专业群。

三、培养方案定位

秉承“勤恳诚朴、厚学致新”的校训精神,根据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以育人为本、研究为基、服务为要,围绕“高水平、有特色”办学要求,探索学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构建全程互动、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意识的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课程体系设置

本科课程体系结构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领域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四大模块组成,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均对应人才培养标准中知识、能力、素质和培养的具体要求。

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

课程性质

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安全教育、思政类、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等

选修

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分校选人文、校选自然两大类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面向本学科/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选修

面向本学科/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领域课程

必修

专业核心课程

选修

由专业特色课程或专业方向系列课程构成,加深专业基础和拓宽专业技能的课程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劳动、军训、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工程训练、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创新学分等

选修

其它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实践活动

 

五、培养计划框架结构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

(二)专业代码、学制。(专业名称及代码、学制需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一致)

(三)授予学位。

(四)专业简介、专业特色及校企合作形式。

(五)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1、2、3……

(六)培养标准及要求

A.知识架构

A1……

A2……

……

B.能力要求

B1……

B2……

……

C.素质要求

C1

C2

……

(七)主干课程(它是学生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所必需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按培养要求列出相关课程10门左右)。

(八)特色课程(研讨课、国际化课程、创业课等课程)。

(九)毕业要求与选课说明。

表1毕业要求与修读学分分布表

(十)专业培养计划表(中英文)(含企业培养计划)。

表2 通识教育课程计划表

表3 学科基础课程计划表

表4 专业领域课程计划表

表5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十一)企业培养方案(卓越系列专业必做,其他专业*标必做,其余可酌情制定,细化程度不作硬性要求)

1)培养目标* 2)培养标准 3)培养计划

4)实施企业* 5)实践条件 6)师资配备*

(十二)辅修、双专业、双学位专业课程计划表

(十三)学生选课样例

六、学时要求与学分计算方法

1.培养计划课内总学时数不超过2700学时。原则上每18学时(含理论教学和以学时计算的实验教学)计1学分,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每周1学分,劳动每周0.5学分。

2.各专业最低毕业学分必须取整,不得出现小数点。

七、适用对象

本培养计划自2015级本科生开始执行。

八、培养计划制定思路及要求

(一)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培养标准

根据市场需求调研,结合专业特色及实际准确定位,与企业协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企业培养方案,共建合作课程。在国家通用标准指导下,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高于通用、行业标准的专业培养标准,包含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素,并与相应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二)发挥学科优势,规范大类培养及特色培养

1.原则上应根据“2015年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方案”制订2015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各专业结合本学科领域发展实际,设置模块化系列课程,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

2.以特色学科为支撑,利用优势特色专业,整合优势资源,梳理与其他专业的知识、能力关联度,搭建大类专业基础课平台,促进优势特色专业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融合、能力的综合,形成优势特色专业群。要求大类平台课程学分数不低于每个专业学科基础课学分的30%。

3.系列“卓越计划”、“君武学堂”特色实验班、中外合作办学、辅修、双专业(学位)等专业培养计划单独制定,其培养方案需充分体现我校的传统特色及办学优势,形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全程互动、协同育人课程体系

1.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整合,更新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精简课内学时,加强实践环节。针对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践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

2.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引名企进校园,搬课堂到企业,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吸收行业最新成果,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聘请企业家、一线工程师开设特色课程,共建优质合授课程。在企业培养的学分(学时)原则上要求理工农类专业达到15%,人文社科类专业达到10%。“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进一步加大企业培养的比重。

3.优化课程设置,加大选修课比例,丰富选修课内容。选修课占课内学分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训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选修课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人文传统熏陶和人格教育,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四)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

1.探索互动共赢模式,建立校企生三方“互需、互惠、互联”的共赢合作机制,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抓住企业自身规划设计、技术研发需求与学校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理论指导实践的共赢点,促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扩大双导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比例,推进毕业环节的实践创新,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共同提升。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建设稳定长效的,多区域、多样化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创立政产学研用全程互动、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促进教学与科研融合,学科与专业共建,教学方式科研化,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

3.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倡导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建立实践平台的开放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本科生早做科研、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实践、大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五)注重国际化培养,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为学生搭建国际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出国实习、访学、深造;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办学,实现资源远程共享;积极引进原版外文教材,增设双语课程、全外文授课课程,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

(六)其他要求

制定培养计划时,应妥善处理好通识、学科基础、专业、实践这四大模块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学习等方面的关系,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九、注意事项

(一)学生毕业前需通过体育测试、普通话测试。(详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普通话要求普通高校学生为三级甲等以上,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如新闻、旅游、法学、外语、公管、社会工作等的学生不得低于二级乙等。)未取得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学分的,不能通过毕业资格审查。

(二)为促进本科教学的国际化,请各专业在教学计划表格中,将所有的课程名称同时以中文和英文两种方式标注。各专业具体的专业名称教育部已经进行了规范翻译。涉及留学生的专业如培养要求不同的,请用另附留学生培养计划。

(三)原则上培养计划一经公布,在该版本适用期内不能变动更改,必须修改的,需按《广西大学普通本科教学计划异动管理办法》(校教字[2004]48号)要求办理异动手续,并在文件系统公示1周,变更内容由学院负责通知对应专业学生。

附件:

1.2015年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方案

2.思想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安排

3.部分基础课的教学分类

4.2015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模版(中英文版)(略)

5.部分专业培养计划参考样例(略)

6.课程代码一览表(略)

教务处  

2015年4月1日

附件1

2015年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方案

大类名称

大类代码

学院

包含校内专业代码

包含校内专业名称

轻工与食品工

程类(1.5+2.5)

0510

轻工食品工程学院

0511

轻化工程

0515

包装工程

0513

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工程)

0512

食品科学与工程

0514

食品质量与安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类(2+2)

0730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07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712

网络工程

0714

信息安全

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2+2)

0720

0724

电子信息工程

0725

通信工程

新闻传播类(1.5+2.5)

2020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2

新闻学

2024

广播电视学

英语(1+3)

0502

外国语学院

2511

英语

2531

翻译

附件2:

思想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安排

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比例,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从中安排36学时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注重社会调查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学分,36学时,其中课内30学时,课外6学时,在大学一年级开课。

第一学期:文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商学院 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中加国际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第二学期: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资源与冶金学院 环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农学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林学院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54学时,其中课内45学时,课外9学时,在大学一年级开课。

第一学期:机械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资源与冶金学院环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农学院 林学院

第二学期:文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商学院 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中加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学分,54学时,其中课内45学时,课外9学时,在大学二年级开课。

第三学期:文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商学院 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中加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第四学期:机械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资源与冶金学院环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农学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林学院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72学时,其中课内60学时,课外12学时,在大学二年级开课。

第三学期:机械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资源与冶金学院环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农学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林学院

第四学期:文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商学院 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中加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6学时,其中课内2学时,课外34学时。所有学院专业均开课。每年5月按学院专业编班集中辅导2学时,通过网络或小组过程指导,每年10月结课。

6.形势与政策,2学分,其中课内30学时(分一、二年级四个学期开课,第一学年18学时,第二学年12学时),课外6学时。所有学院专业均开课。 

附件3:

部分基础课的教学分类

1、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面向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开出,采取分级分类教学,因材施教。课程总学分为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个学分,实验教学1个学分。

新生入学后由学校组织计算机水平测试。根据学生测试成绩的高低将新生划分为两级:基础级(面向计算机初学者)、提高级(面向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对提高级学生主要分为理工类、文史综合类等,进行分类教学。培养计划:总授课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

除电气工程学院外,其余所有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均由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承担,其中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类、电子商务)、资源与冶金学院、材料学院、环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第一学期开出,其余学院第二学期开出。

2、高等数学

一类200学时,11学分,分两学期开出,上下学期各100学时,每学期5.5学分。

二类180学时,10学分,分两学期开出,上下学期各90学时,每学期5学分。

三类100学时,5.5学分。

3、线性代数

共45学时,2.5学分。

4、概率论

共36学时,2学分。

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共54学时,3学分。

6、工程数学

共72学时,4学分,适用于电气工程学院各专业。

7、大学物理

一类120学时,6.5学分,在二、三学期开出,其中第二学期,80学时,4.5学分,第三学期40学时,2学分;

二类70学时,4学分,一个学期完成。其中,农学院和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开课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林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课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8、大学物理实验

共40学时,2学分。

9、无机化学(各学院可依据各自的专业培养方案,任选理论课和实验课模块中的1个或2个模块来制定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及计划学时数。)

(1)、无机化学类理论课分为五大模块

模块1、理科无机化学,计划学时数114(6学分),时间为上下两个学期;

模块2、工科无机化学,计划学时数90(5学分),时间为上下两学期;

模块3、农科无机化学,计划学时数54(3学分),时间为一学期

模块4、工程化学,计划学时数62(3.5学分),时间为一学期;

模块5、普通化学,计划学时数36(2学分)或45(2.5学分),时间为一学期。

(2)、无机化学实验课分为三个模块,每学期的计划学时数为两大模块

模块1、理科无机化学实验,计划学时数90(5学分)学时,时间为两学期,每学期45学时;

模块2、工科无机化学实验,计划学时数36(2学分)学时,时间为两学期,每学期18学时;

模块3、农科及其它专业开设的无机化学实验,计划学时数18(1学分)学时,时间为一学期。

10、有机化学

一类,化学类专业,共114学时,6学分;分两学期开课,每学期57学时,3学分,全部为理论课学时;实验另外独立开设,共108学时,6学分;分两个学期开出,第一学期45学时,2.5学分;第二学期63学时,3.5学分;

二类,工科类,共99时,5.5学分;一学期开出,其中讲课57学时,实验42学时;

三类,农科类和生命科学类专业,共90学时,5学分,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30学时。

11、分析化学

一类,化学类专业,共54学时,3学分;一学期开出,全部为理论课学时,实验另外独立开设,共94时,5学分,一学期开出;

二类,工科类专业,共81学时,4.5学分;一学期开出,其中讲课45学时,实验36学时;

三类,农科类和生命科学类专业,共75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课39学时,实验36学时。理论课学时。

12、物理化学

一类,化学类专业,共114学时,6学分,分两学期开课,每学期57学时,3学分,全部为理论课学时,实验另外独立开设,共90时,5学分,一学期开出;

二类,工科类专业,共120时,6.5学分;分两个学期开出,第一学期讲课45学时,2.5学分;第二学期讲课42学时,实验33学时,4学分。

13、化工原理

一类,化工类专业,共108时,6学分;分两个学期开出,每学期54学时,3学分,全部为理论课学时,实验另外独立开设;

二类,轻工类专业,126学时,7学分;分两个学期开出,每学期63学时,3.5学分,其中讲课51学时,实验12学时。

14、仅开设普通化学或工程化学,而不开设分析化学等课程的专业(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资环与冶金学院矿业安类专业,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请将普通化学或工程化学课程的开课时间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的第2个学期。

15、电工电子学开设方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理工科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其理论学时和实验时数整合安排如下:

(1)电工技术基础

共66学时,3.5学分,其中理论为48学时,实验为18学时。

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专业。

(2)电子技术基础

共66学时,3.5学分,其中理论为48学时,实验为18学时。

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专业。

(3)电工电子学(Ⅰ类)

共75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为57学时,实验为18学时。

适用专业:轻工与食品工程类、环境工程类、化学工程类、材料科学工程类、资源冶金类、木材科学工程类、生命科学工程类、海洋工程类等各工科类专业。

(4)电工电子学(Ⅱ类)

共45学时,2.5学分,其中理论为33学时,实验为12学时。

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等理科类专业。

(5)电工学

共66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为48学时,实验为18学时。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类等工科类专业。

16、制图类

(1)机械制图

共105学时,5.5学分,分两学期开出。机械制图(一),第一学期开出,63学时,3.5学分;机械制图(二),第二学期开出,42学时,2学分。适合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类、交通运输、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

(2)工程制图(近机类)

共63学时,3.5学分,第一学期开出,适合专业:工业设计、轻工与食品工程类、材料、资源与安全工程类等专业;

(3)工程制图(非机类)

共36学时,2学分,第二学期开出,适合专业:电气自动化类、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网络工程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等专业,1周,1学分。

17、金工实习

金工实习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实习课程,是学生了解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不仅对机械类和其他工科类专业开出,也欢迎其他理科和文科类专业安排修读。金工实习全部由机械工程学院负责开出。

(1)一类,4周,4学分,适用于机械类、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专业;

(2)二类,2周,2学分,适用于其他工科类专业;

(3)三类,1周,1学分,适用于除上述专业外的其他专业。

18、其他:

(1)“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是指表2-5中各类实验实践、企业或校外学时折算成的学分之和所占毕业总学分的比例。实验实践学分折算办法:实验实践学时÷18。

(2)思想教育理论课、部分基础课(如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等)的教学安排,学校已有安排的,按学校安排执行;学校未作安排的,各专业按2012版培养计划的做法执行,或与相关开课学院协商解决。

(3)统计表2-5中的“企业或校外学时”一栏时,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理论课、随堂实验、独立设课实验、集中实践等在企业或校外进行的均可计入。

上一条:广西大学2017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指导意见 下一条:广西大学关于修订2012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意见

关闭

广西大学教务处 邮箱: jwc@gxu.edu.cn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邮编:5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