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全国优秀教师——机械工程学院蒙艳玫教授

  点击:[]

这里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西大的教师们将满腔热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春风化雨,孜孜不倦!新一期“君师吾师”人物专栏,带你走近“全国优秀教师”“广西教学名师”,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蒙艳玫。

40多年来,她始终在教学科研一线潜心工作、改革奋进,主持申报并获得4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标志性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全国高校自制实验仪器设备优秀成果奖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她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广西教学名师”,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蒙艳玫。

1

虚实结合,“实验教学中心”再启航

“教学是一条巨大的船,这条船必须要不断前行!”

当面临教学改革抉择时,蒙艳玫毅然决然地担起责任,迎难而上,带领团队完成实验教学中心革新。然而,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蒙艳玫和团队不仅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要克服资源相对短缺的挑战。

2007年,是实验教学中心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蒙艳玫团队经过反复研讨,跳出传统的实验教学思维,大胆引入先进的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成功构建了“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新模式,极大地节省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更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超越现实限制的“虚拟实验世界”。

undefined

“在虚拟实验中,我们可以探索未知,可以多次地推翻重来,直到找到最完美的答案。那种自由和创造感,让我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当谈及那段经历,学生何喆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近年来,蒙艳玫和团队共同努力,激发了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培育出一支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实验教学中心创新项目、专利申请、竞赛获奖等捷报频传。2014年,中心荣升国家级行列;2017年,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

模式创新,以“研”助学育学子

“当我看到那些埋头书本、应试自如的孩子们,总会担心他们在具体实践时无法很好地与现实情况融合。”

蒙艳玫深知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才是塑造未来人才的密钥。于是,她带领团队创新研制出助力学子科研实践的本科生自主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PROJECT BUS”,通过真实的项目研究,将知识拓展与项目研发过程的迭代紧密结合,串联起学生从大二到毕业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蒙艳玫不仅将机械专业的主干课程知识融入其中,更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她亲自组建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主张以“研”助学,实施老生带新生、导师制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研究中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蒙艳玫与学生共克难题,成员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支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荣获“芙蓉学子·榜样力量”团队合作奖。

“蒙老师虽然平时很忙,但只要我们需要,她总能腾出时间来帮我们。当我碰到自己找不到解决方式的机械设计问题时,蒙老师并不会直接告诉答案,而是跟我一起琢磨,一起想办法。我记得她亲自教我做实验,我们熬到很晚,一起分析数据和验证结论。”

蒙艳玫的学生洪星明说道。

在“PROJECT BUS”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收获了知识,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蒙艳玫不断激励着学生要敢于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3

培养与传承,她“革”有所思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学要紧随时代航向不断改革创新。蒙艳玫深知教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平日里更加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

蒙艳玫常说:

“教学工作的革新如同接力赛,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接棒人往下传承。年轻教师是学院的‘未来之星’,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会直接影响学院未来的发展。”

蒙艳玫鼓励年轻教师们要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更多精力,既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我们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要求应该同样严格。我能理解年轻老师的难处,教学和科研同样重要,教学改革也是我们不能懈怠的。”

在工作中,当年轻教师遇到难题时,蒙艳玫会向他们传授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期待着他们能更好更稳地接过传承的接力棒。


四十余载教育路,蒙艳玫勤勤恳恳、目光坚定,在一次次“破圈”中突破和创新,用教育的智慧点亮学子的发展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蒙艳玫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智能制造的宏阔征程中,引领机械学子昂首向前。

下一条:全国模范教师——化学化工学院徐晶教授

关闭

广西大学教务处 邮箱: jwc@gxu.edu.cn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邮编:530004